叶政〔2012〕19号
叶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叶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调整
规划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叶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叶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上报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要求,结合全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及我县中小学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规划
(一)叶县基本情况
叶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黄淮平原与伏牛山余脉结合部,是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共辖18个乡(镇),其中,14个乡(镇)为平原,4个乡(镇)为半山区。全县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人口88.4万人,耕地面积116.6万亩。
(二)中小学教育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340所,其中,初中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316所(含教学点3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有寄宿条件的学校77所,其中,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23所,小学54所。全县教职工6327人,教学班2384个,在校学生98634人,其中,初中2566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3395人,小学69543人,特殊教育学校33人。
2.学校校舍及用地情况
全县中小学校总占地面积2179250㎡,校舍建筑面积527043㎡,危房面积198881㎡,占校舍总面积的37.7%,其中D级危房面积83550㎡,占校舍总面积的15.9%。
(三)学校分布情况
学校位置 | 所属 乡(镇) | 学校总数(所) | 初中(所) | 九年一贯 制(所) | 小学(所) | 特殊教育(所) |
县城 | 昆阳镇 | 22 | 2 | 3 | 16 | 1 |
农 村 | 城关乡 | 21 | 1 |
| 20 |
|
任店镇 | 26 | 1 |
| 25 |
| |
夏李乡 | 27 | 1 |
| 26 |
| |
辛店镇 | 15 | 1 |
| 14 |
| |
龙泉乡 | 20 | 1 |
| 19 |
| |
叶邑镇 | 22 | 2 |
| 20 |
| |
田庄乡 | 20 | 1 |
| 19 |
| |
马庄乡 | 7 | 1 |
| 6 |
| |
仙台镇 | 21 | 1 |
| 20 |
| |
廉村镇 | 23 | 1 |
| 22 |
| |
邓李乡 | 14 | 1 |
| 13 |
| |
遵化店镇 | 18 | 1 |
| 17 |
| |
水寨乡 | 15 | 1 |
| 14 |
| |
洪庄杨乡 | 13 | 1 |
| 12 |
| |
常村镇 | 19 | 1 |
| 18 |
| |
龚店乡 | 14 | 1 |
| 13 |
| |
保安镇 | 23 | 1 |
| 22 |
| |
全县合计 | 340 | 20 | 3 | 316 | 1 |
(四)布局调整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1.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校,处理好需求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对中小学校布局进行全面规划,并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五个结合”的要求,即: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相结合;与逐步建立完善乡(镇)中心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体系相结合;与农村校舍安全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教育重大投资项目相结合;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人口变化趋势相结合。坚持有利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规模效益的指导思想,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加强中心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科学论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2.基本原则
(1)中小学布局调整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依据当地实际,由生源定撤留的原则;坚持依照地理位置合理设点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集中建校原则;坚持政府依法确定和公布校点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要在保证入学率、普及率的前提下,既积极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又稳妥推进,注重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保证及防止中小学布局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又要防止过急、过快、过度调整出现新上学难问题。
(2)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一些村小学和教学点。人口比较密集的平原地区,原则上5000人左右设1所完全小学,每个乡(镇)可设若干所中心小学,中心小学要逐步建成寄宿制学校。距离中心小学较远的村,可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小学;在交通不便或距离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较远的村保留必要的教学点,方便低年级学生就学。逐步形成中心小学、完全小学、教学点相互关联的网络结构。强力推进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县14个平原乡(镇)小学服务半径不超过2公里(不含寄宿制学校),小学一年级适龄儿童数凡不足30人的不设建制小学;4个半山区乡(镇)可因地制宜,保留少数教学点。
(3)原则上3万人左右设一所初中。平原乡(镇)初中,一般应达到18个教学班,班额为50人标准,4个半山区乡(镇)一般应达到12个教学班,班额为50人标准。各乡(镇)一般保留1—2所初中。并根据我县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些办学规模小、教学质量差的初中。在布局调整中,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初中原则上逐步实行寄宿制。
(4)凡是校舍陈旧的学校都要调整,危房较多的学校要优先改建或新建。调整后的学校凡是校舍面积达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的要扩建。
3.布局调整的总体目标
通过布局调整,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全县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在全县范围内建成60所寄宿制完全小学,为广大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提供有效保障。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减少农村学生流入城市,减轻县城教育压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保障教师基本工作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村学校教师“居有其屋”、“安心从教”,逐步改善教师住房条件。
4.“十二五”期间我县布局调整的任务
2001年至今,我县进行了两次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通过调整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减少中小学数量,扩大校均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效益,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教育机构和学校用人机制健全、经费使用高效的目标,促进我县基础教育事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通过这十年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我县原有的533所中小学校调整到现在的340所,中小学布局框架已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任务是:县城新建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农村新建小学10所。具体情况是:位居县城的昆阳镇新建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农村新建学校10所:保安镇1所初中附属小学,龚店乡1所小学,夏李乡2所小学,任店镇3所小学,田庄乡2所小学,叶邑镇1所初中附属小学。
(五)年度实施计划
“十二五”期间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具体安排
实施年度 | 开始实施时间 | 布局调整类型 | 学校位置 | 所属 乡(镇) | 布局调整学校 | 实施完成时间 |
2011年 | 2011.01 | 新建 | 农村 | 夏李乡 | 叶县夏李乡官庄学校 | 2012.01 |
2011.04 | 新建 | 农村 | 叶邑镇 | 叶邑镇第一初级中学附小 | 2011.09 | |
2011.04 | 新建 | 县城 | 昆阳镇 | 叶县广民双语艺术学校 | 2011.09 | |
2011.04 | 新建 | 农村 | 任店镇 | 叶县任店镇中心小学 | 2011.09 | |
2011.04 | 新建 | 农村 | 任店镇 | 叶县任店镇新营小学 | 2012.09 | |
2011.05 | 新建 | 农村 | 任店镇 | 叶县任店镇尚武营小学 | 2011.09 | |
2011.09 | 新建 | 县城 | 昆阳镇 | 叶县群英少林文武学校 | 2012.01 | |
2013年 | 2013.01 | 新建 | 农村 | 保安镇 | 叶县燕山初级中学附属小学 | 2014.01 |
2013.01 | 新建 | 农村 | 夏李乡 | 叶县夏李乡侯庄教学点 | 2013.09 | |
2013.08 | 新建 | 农村 | 龚店乡 | 叶县龚店乡河渡口小学 | 2014.01 | |
2014年 | 2014.09 | 新建 | 农村 | 田庄乡 | 叶县田庄乡前党小学 | 2015.09 |
2014.09 | 新建 | 农村 | 田庄乡 | 叶县田庄乡岗马小学 | 2015.09 |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全面调查,摸清底数(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重点摸清全县中小学(教学点)校舍、学生人数、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校舍情况、校园占地面积等情况。
第二阶段:拟订规划方案,广泛征求意见(2011年12月底前)。拟订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第三阶段:科学安排,分步推进(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按照村级小学、镇初中、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第四阶段:分期验收,认真总结(2013-2015年)。2013年底对我县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期验收。2015年底对我县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终期验收。
三、保障措施及要求
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教体局局长任副组长,县教育、发改、公安、监察、财政、国土、城建、广电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叶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县教体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组织,乡(镇)长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第一责任人,协助做好本乡(镇)的布局调整工作。
(二)注重宣传引导。通过标语、广播、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广泛宣传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争取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布局调整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严格资产管理。中小学布局调整必须与中小学校舍维修相结合,对布局调整规划撤消的学校,不再安排维修改造经费,同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撤并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撤并学校仍由当地教育部门统筹使用,其教学设备、仪器、图书要“物随生走”,归并到新校使用。校舍是宝贵的公共教育资源,在农村要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为幼儿园,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确实不需要的校舍,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
(四)加强队伍管理。中小学布局调整后,要切实做好校长、教师的管理工作。对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的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调配,符合安置条件的及时安置,不符合条件的通过培训、转岗等办法,及时妥善安排。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杜绝空编不补和挤占、挪用、截留教职工编制。结合实际,切实保障山区和偏远地区学校教职工编制,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五)规范经费管理。县教体局根据学生流动和变化趋势,建立中小学学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学生流动情况,并根据学生流动情况,完善生均公用经费、“两免一补”等经费分配管理办法,做到“钱随生走”,减轻流入学校的经费压力,改善流入学校的办学条件。
主题词:教育 调整 规划 方案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