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保安镇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河南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法规、条例;
1.2.2 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
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4、地方防汛工作方案、预案、山洪灾害防治方案等
5、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1.3 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叶县保安镇行政区域范围内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本预案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所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保安镇实施指挥决策和防御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1.5 预案执行与修订
本预案自批准之日起执行,应根据本地区山洪灾害防御情况适时修订。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概况
2.1.2 水系分布
保安镇位于叶县南30公里,南与方城县搭界;北连叶邑镇;西邻夏李乡;东接辛店乡,属叶县的南大门, 境内主要河流有甘江河,属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水库有8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6座。小流域10个。
2.1.3 气象、水文及暴雨洪水特性
(1)气象
保安镇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变化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
(2)水文
年平均气温14.9℃,年极端最低气温-14.8℃,极端最高气温42.3℃,多年平均无霜期213.5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45.9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950mm,由于时空分布不均,一年中6—8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2﹪。
(3)暴雨洪水特性
洪水主要为暴雨型洪水,区域性暴雨洪水往往发生面积大,降水历时长,总量大,局部性暴雨洪水发生在中低山带,暴雨历时短,洪峰高,洪量少,由于洪水突发性强,不以防范,容易产生灾害。
2.1.4 地形地质
保安镇属黄淮平原与伏牛山余脉结合部,境内西部为山区,东部为丘陵程西高东低,土壤为黄棕壤土。
2.2 经济社会情况
2.2.1 行政区划
保安镇西高东低,位于叶县南30公里;南于方城搭界;北连叶邑镇;西邻夏李乡;东接辛店;境内交通便利,有郑南公路、徐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辖区内总面积117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下辖30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182个村民组,8300户、35500口人,其中包括回、满、白等少数民族。
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见附表1
2.2.2 经济社会情况
流域内总面积117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下辖30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182个村民组,8300户、35500口人,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豆类、薯类、菜类及油料作物等。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分布广,价值高,有铁、锌、锰、金、大理石、高岭土、河沙等其中高岭土储量丰富品位较高。
2.3 灾害损失
2.3.1灾害损失
保安镇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 阵雨集中,一年中7—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2﹪。由于我镇西高东低,河流落差大,单次降雨时间短,降雨强度大,雨后河水陡然暴涨,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导致下游群众防不胜防,转移不及造成不应该有的损失。
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见附表2。
2.3.2 山洪灾害成因
1、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
保安镇山洪灾害类型可分为山洪、泥石流、滑坡三类,其中山洪分为小流域洪水、流域性洪水、工程类出险洪水三类。易发区的山洪灾害类型按照流域逐村列表描述,详见附表3
2、山洪灾害成因
(1)山洪灾害的成因
导致山洪灾害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降雨是引发山洪灾害的最直接原因
②地形是导致山洪灾害的基础因素
③人类活动是加剧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2)山洪灾害的特点
①突发性强,预报、预测、预防难度大。
由于暴雨强度大,加上特定的地质、地貌等下垫面条件,导致山洪来势凶猛。西部山区变质岩、风化岩等组成的山体为主,以冲蚀,山丘区坡斗谷深,高程起伏大,河流比降大,产流快,汇流迅速,洪水涨势猛,极易产生山洪灾害。从降雨到山洪形成一般只需要几个小时,较难预防。
②洪水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山洪流程短,速度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对工矿企业、道路及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严重。
③山洪灾害发生的季节性强、频率高、具有周期性特点。
山洪发生的时间按年际周期情况看,一般年内多发生在夏季。发生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8月中旬,特殊年份发生的时间最早为5月下旬、最晚为8月下旬。
④灾害区域性特征明显、易发性强。
由于工、农等各行业主要分布于河道干流、河谷平原或较为平坦的谷地,人口稠密,长期以来人们防洪意识淡薄,在山洪沟修建住宅或采砂取土等,逐渐在这些区域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区和生产基地。因此,每当洪水来袭,都给基础建设、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
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 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非工程措施现状
一是成立了保安镇防汛指挥部,由水利站、公安、供销、卫生、民政、电力等部门组成,指挥部下设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依据《防洪法》行使防洪、抢险救灾职能。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各项责任制,并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组织抢险队伍,定期巡查防汛安全隐患,灾害发生时,协调指挥抗洪救灾工作。
二是编制了防洪预案。做到有计划、有准备的防御洪水袭击,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洪灾的发生和扩展,各部门按预案的要求,做好各项抢险准备。
三是坚持以法防灾、减灾。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法制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法律,如:《防洪法》、《水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每年都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提高群众多认识,以减少人为的迫坏,确保山洪灾害的防治效益。
四是初步建立“群测群治,群专结合”的防灾体系。“群测群治,群专结合”是防御山洪灾害的主要措施。
五是组建了防汛抢险队。组建了防汛机动抢险队,危险区内各村都分别组建有应急抢险队伍。
(2)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存在部题:
1.河流、山洪沟有堵塞、占用现象;
2. 山区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缺乏监测;
3. 滥采滥伐现象时有发生,山区植被破坏严重;
4. 部分干群防大汛意识薄弱,存在麻痹思想。
2.4.2 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现在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工程措施方面尚无进展。
存在问题:
1.水库日益老化,缺乏除险加固资金;
2.村属坑塘堰坝老化失修,失去原有功能,成为安全隐患。
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临时转移安置的避灾场所。
划分原则:1、对处于历史洪水线及各溪河10年遇洪水淹没线以下河谷、沟口、河滩、易损堤段范围以及陡坡下、低洼处、不稳定山体下的村庄、居民点所在区域划入危险区。2、在危险区以外,能避开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作为临时避灾地点的区域划为安全区。
3.2 “两区”的基本情况
保安镇山洪灾害处于危险区23处,涉及6个行政村,危险区内需转移农户共计1439户,人口6146人,房屋7369间。耕地面积9258亩。在转移安置方式上以本村转移对户为主。
具体情况见山洪灾害风险图和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详见附表4。
4 组织指挥体系
4.1 组织机构
4.1.1 保安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的构成
保安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为保安镇防汛防旱指挥部,指挥长由保安镇人民政府镇长陈菡菡担任,副指挥长由主抓水利的副科级领导担任,成员由公安、卫生、司法、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电业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水利站,水利站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4.1.2 村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保安镇所辖各村,均成立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由村支部书记或主任担任组长,村干及各组组长任成员,并成立2支以青壮年群众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5人),每个村、组根据本村地形及人员分布情况确定一至二名信号发送员。
4.2 分工与职责
4.2.1 分工
保安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本区域内山洪灾害防御群测群防工作,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实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4.2.2 工作职责
1、行政首长主要职责
镇防汛防旱指挥部正副指挥长,应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统一指挥领导和部署山洪灾害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各负其责,在镇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农业中心人员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镇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本单位职责,负责防洪救灾的本职工作。
2、镇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镇防汛防旱指挥部在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具体工作有:制定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掌握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定期进行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的监测,动员和组织群众的安全转移和避险,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工作。
3、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主要职责
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在县、镇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掌握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并上报,定期进行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的监测,动员和组织群众的安全转移与避险,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设等工作。
明确工作组的职责、落实人员。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各类监测站的雨情、水情,重要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洪泛区水位,山体开裂、滑坡点、泥石流沟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指、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掌握本辖区内暴雨洪水预报、本地降雨、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水库溃坝、决堤等信息,及时为指挥长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转移路线转移,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与交通、农业、林业、粮食、民政、水电、电信、物质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调度所有抢险救灾工作所需的救灾车辆、救灾物资、设备等。
保障组:负责了解、收集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派员到灾区实地查灾核灾,汇总、上报灾情数据;做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等;指导和帮助灾区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要基础设施;负责救灾应急资金的落实和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做好救灾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工作,指导、督促灾区做好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和信贷工作;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抢救、治疗和转运伤病员,实施灾区疫情监测,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预警发布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见附表5。
5 监测、通信及预警
5.1监测
5.1.1监测系统的设立
1、自动监测系统
保安镇现有自动监测雨量站3处,分别在东官庄、范庄、杨令庄。
2、简易监测系统
在建立自动监测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简易雨量测量设施,科学拟定监测方法以及信息采集传输方式等,并在罗冲行政村柳树沟自然村、李吴庄行政村李吴庄自然村、吕楼行政村后吕庄自然村、花阳行政村张庄自然村等各设简易雨量站一处,并在沿村河道内各设有简易水位观测站一处。
5.1.2 监测内容
辖区内降雨、水位、流量、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5.1.3 监测要求
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突出时效性和准确性,采用自动监测和简易监测相结合的手段,获取实时可靠的监测数据,并及时将结果上报各级指挥部门。监测系统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有关监测站点分布情况见附表7-2。
5.2 通信
5.2.1 通信方式的选择
1、原则
实用、可靠、先进。
2、通信方式
(1)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站采用GSM/GPRS通信传输信息,简易监测站点采用电话、人工传输信息。
(2)山洪灾害预警发布的通信方式由电话、手机短信、无线语音广播、手摇报警器、铜锣等组成。多种通信方式各自相对独立并互为补充,确保预警和指挥调度信息及时通知到各级部门和危险区群众。
5.3预警
5.3.1 预警
1、预警指标确定
预警指标是指触发山洪灾害的雨、水量临界值,包括临界雨量和成灾水位(流量)的确定。预警指标分为暴雨预报、准备转移(警戒)和立即转移(危险)两级。
临界雨量的确定是通过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小流域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等,结合历史暴雨洪水资料分析成果以及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成果,综合确定本地区各个小流域的1小时、3小时、24小时临界雨量。
成灾水位(流量)的确定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变化情况,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溪河水位值;有的河流可将上游水情变化作为判断是否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依据。
各小流域、各村的警戒水位(准备转移)和危险水位(立即转移),详见附表6。
2、预警等级划分原则
山洪灾害预警等级分为三级(Ⅲ、Ⅱ、Ⅰ),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可能性、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对应颜色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种颜色预警信号分别代表可能(暴雨气象预报)、严重(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特别严重(危险雨量、危险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
3、预警启用时机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当降雨量达到相应等级雨量值时,降雨仍在持续,应发布预警信息;
(2)当水位达到相应等级值,且仍在上涨,应发布预警信息。若可能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水库及塘堰坝出现重大险情时应立即发布预警信息。
4、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监测、预报,按照预警等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1)在一般情况下,可按照县→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如图1)。
 
图1 一般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
(2)如遇紧急情况(水库、塘堰坝出现重大险情,滑坡等),可采用快速灵活的预警方式进行预警(如图2)。


图2 紧急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
5.3.3 预警、警报方式
预警方式:(1)电话、手机短信预警;(2)口头通知。
警报方式:(1)无线语音广播报警;(2)手摇报警器;(3)铜锣报警;(4)口头通知。
5.3.4 预警发布及响应
1、接到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知将有暴雨发生以及发布的三级(黄色)预警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1)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出三级(黄色)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做好山洪灾害防范准备。
(2)当接到三级(黄色)预警后,各有关人员应迅速上岗到位,注意观察水雨情变化,并加强防范。
2、接到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发布的二级(橙色)预警时,或降雨量达到警戒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溪河水位达到警戒水位,发布二级(橙色)预警,同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1)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出二级(橙色)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山洪灾害,危险区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2)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长及成员、所属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发布二级(橙色)预警,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3)有关村在接到二级(橙色)预警后,通过无线语音广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向危险区群众发出二级(橙色)预警,提醒危险区人员注意防范,做好转移准备。
3、接到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发布的一级(红色)预警时,或当降雨量达到危险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溪河水位达到危险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时,发布一级(红色)预警,同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1)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出一级(红色)预警, 要求危险区人员立即按预定路线撤离至安全区,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
(2) 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长及成员、所属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发布二级(橙色)预警,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
有关预警设备分布情况表见附表8。
6 转移安置
6.1 转移安置
6.1.1转移安置原则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低洼处后较高处人员的原则,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6.1.2 转移安置路线
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事先拟定好转移路线,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确定新的转移线路。转移路线宜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坡体的两侧方向转移。
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见附表9)。
6.1.3 转移安置方式
安置地点一般因地制宜地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和搭棚等安置方式,及时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逐级上报转移安置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妥善解决被安置人员的饮食起居。
6.1.4 制定特殊情况应急措施
转移安置过程中出现交通、通讯中断等特殊情况时,灾区各村组应各自为战、不等不靠,及时采取防灾避灾措施。由村干部分头入户通知易发灾害点村民,尤其是夜间可能发生相关灾害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借助无线广播、铜锣、哨子等设备引导转移人员到安置地点。在制定的转移路线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应选择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到就近较高地点。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确保无一人掉队。
7 抢险救灾
7.1 抢险救灾准备
7.1.1 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
抢险救灾由镇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紧急救援人员主要由受灾地区的干部、群众和其他自愿人员组成,以及防洪抢险突击队。民政、卫生、农业服务中心等镇直各有关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做好抗洪抢险工作。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视灾害情况组织前线救灾抢险工作组,现场协调指挥,安排各类救援装备和医护人员前往灾区实施救助。若遇特大洪水灾害,由指挥部向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反映,由其联络地方部队和武警官兵及民兵参加抢险救灾。
7.1.2 抢险救灾准备
抢险救灾物资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
救助装备准备:救助装备由防汛防旱指挥部联合当地武警部队共同准备。
资金准备:防汛防旱指挥部应设立抢险救灾专项资金。
物资准备:包括抢险物资准备和救助物资准备。抢险物资主要包括抢修水利设施、抢修道路、抢修电力、抢修通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抢救伤员的药品及其他紧急抢险所需的物资。抢险物资由农业服务中心、卫生、粮食、电力等部门储备和筹集。救助物资包括粮食、方便食品、帐篷、衣被、饮用水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等。
7.2 抢险、救灾
7.2.1 一旦发生险情,各村组负责人应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报告,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7.2.2 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同时将其附近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7.2.3 发生灾情,抢险队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7.2.4 如有人畜伤亡,抢险队协同卫生部门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妥善处理人畜遗体。
7.2.5 抢险队协同民政部门紧急转移的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卫生部门要对灾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7.2.6 防汛防旱指挥部应迅速向县防指挥报告灾情,由其组织水利、交通、电力、通信部门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8 保障措施
8.1 汛前检查
汛前,对所辖区域的重要水利工程、河道险工险段、滑坡危险点及通信、监测、预报预警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统计危险区内常住人口,登记造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有险必查、有险必纠、有险必报。
8.2宣传教育及演练
8.2.1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山洪灾害防御的基础知识、山洪灾害预警预报信号、山洪灾害转移路线、转移安置地点等,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每一个居民宣传到位。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灾的自觉性,增强人们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
8.2.2 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式。
8.2.3 防汛开始时,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对演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入预案中,确保预案的完整性。
8.3 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各部门要做到: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确保灾民转移安置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3、水、雨情报告要及时,有险要速报,会商要及时,指挥要果断。
4、暴雨天气,镇主要领导及包村干部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
5、严格执行病险水库塘堰控制蓄水,一天一巡坝,大雨、暴雨天气24小时巡查制度。
6、监测、信息组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
附图
1、保安镇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示意图
2、保安镇历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分布图
3、保安镇山洪灾害风险图
4、保安镇危险区人员转移安置图。
附表
1、保安镇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
2、保安镇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3、保安镇山洪灾害易发区统计表
4、保安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5、保安镇山洪灾害防御各级责任人情况表
6、保安镇山洪灾害雨量、水位预警指标表
7、保安镇监测设备分布表
8、保安镇预警设备分布表
9、保安镇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附表1 保安镇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
序号  | 政区名称  | 自然村(组)名称  |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 耕地面积(亩)  | 总人口(人)  | 家庭户数(户)  | 房屋数 (间)  | 
1  | 保安镇  | 117  | 54028  | 35836  | 8910  | 46047  | |
2  | 菜屯  | 南菜屯、北菜屯、方庄  | 2.3  | 2409  | 1250  | 330  | 1900  | 
3  | 暴沟  | 暴沟、东王庄、西王庄  | 2.6  | 2100  | 1410  | 350  | 2450  | 
4  | 寨王  | 寨王、张庄、司沟、柳树王  | 3.7  | 1100  | 895  | 231  | 1600  | 
5  | 大辛庄  | 大辛庄  | 2.6  | 1300  | 750  | 172  | 380  | 
6  | 东余庄  | 余庄、马庄、小杨庄  | 3  | 1170  | 954  | 230  | 1380  | 
7  | 杨四庄  | 杨四庄、贯沟、吴庄、毛庄  | 3.4  | 1130  | 1230  | 304  | 1520  | 
8  | 牛庵  | 牛庵、刘庵、范湾  | 3.6  | 2800  | 1500  | 400  | 2100  | 
9  | 陈岗  | 程岗、徐庄、胡庵、满洲庄  | 3.7  | 3922  | 2248  | 542  | 3352  | 
10  | 保安三  | 保安三村、寨后  | 2.3  | 2098  | 1986  | 521  | 3100  | 
11  | 保安二  | 保安二村、南吕楼、小杨庄  | 2.5  | 1906  | 2533  | 639  | 2676  | 
12  | 保安一  | 保安一村、吕庄、凹庄  | 2.4  | 1919  | 2346  | 585  | 2915  | 
13  | 东官庄  | 东官庄、西官庄、尹庄、北赵庄  | 3.2  | 200  | 853  | 233  | 1165  | 
14  | 文井  | 康庄、文井  | 2  | 865  | 573  | 139  | 943  | 
15  | 李吴庄  | 大王庄、小王庄、李吴庄、小赵庄、余庄、田庄  | 7  | 2260  | 1571  | 352  | 1408  | 
16  | 杨令庄  | 程庄、刘庄、杨东庄、杨令庄、余沟、高楼庄、椅子圈  | 11.5  | 1616  | 1177  | 288  | 1728  | 
17  | 罗冲  | 罗冲、曹沟、柳树沟、龙池沟、崔段、小冲、北杨庄、水泉寺  | 9.7  | 2200  | 1353  | 315  | 1260  | 
18  | 花山吴  | 花山吴、褚头李、北张庄、李庄、王功臣  | 5.3  | 2239  | 1031  | 254  | 1270  | 
19  | 李湾  | 李湾、路庄  | 3.1  | 1800  | 750  | 170  | 1020  | 
20  | 文寨  | 文寨、米庵、刘庄  | 3.1  | 2312  | 1134  | 292  | 2044  | 
21  | 白庙  | 白庙、南赵庄、沈庄、河套寨  | 2.6  | 1660  | 900  | 226  | 1130  | 
22  | 辛庄  | 辛庄  | 6.3  | 520  | 482  | 121  | 495  | 
23  | 庙岗  | 庙岗、王庄  | 3.1  | 1900  | 1155  | 245  | 1300  | 
24  | 柳庄  | 柳庄  | 3.2  | 1790  | 1350  | 315  | 1800  | 
25  | 吕楼  | 后吕庄、吕楼、贾庄、南头  | 3  | 1545  | 831  | 207  | 1242  | 
26  | 花阳  | 花阳、张庄、黑叶沟  | 4.5  | 1200  | 830  | 202  | 1212  | 
27  | 魏岗铺  | 魏岗铺  | 3.7  | 1737  | 1216  | 342  | 1760  | 
28  | 夏园  | 夏园、月池、高龙潭、翟庄、小山寨、朝阳村、焦龙潭、寨西洼  | 3.8  | 834  | 946  | 227  | 1135  | 
29  | 南寨河  | 南寨河、小保安、西寨河、东寨河  | 3  | 1034  | 787  | 208  | 836  | 
30  | 前古城  | 前古城、张焕庄、五里庄、银官庄  | 3.6  | 2444  | 1656  | 417  | 2156  | 
31  | 冯庵  | 冯庵、后古城、董岗、张庵  | 3.2  | 2500  | 1141  | 296  | 1776  | 
附表2 保安镇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时间 (年)  | 受灾人数(人)  | 受灾面积(亩)  | 死亡人数(人)  | 倒房(间)  | 经济损失(万元)  | 日最大 降雨量(mm)  | 时段 降雨(mm)  | 灾害 类型  | 
1975年8月  | 6146  | 9258  | 1100  | 300  | 843.2  | 1小时150.80  | 山洪  | |
2008  | 260  | 滑坡  | ||||||
附表3
保安镇山洪灾害易发区统计表
流域、水系名称  | 小流域名称  | 行政村名  | 山洪灾害类型  | 
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  | 花阳流域  | 李吴庄  | 山洪、滑坡  | 
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  | 黄花寺流域  | 杨令庄  | 山洪  | 
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  | 罗冲流域  | 罗冲  | 山洪、滑坡  | 
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  | 花阳流域  | 花阳  | 山洪  | 
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  | 黄花寺流域  | 吕楼  | 山洪  | 
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  | 黄花寺流域  | 柳庄  | 山洪  | 
附表4
保安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序号  | 行政村名  | 危险区地点  | 危险区内家庭户数  | 危险区内耕地面积  | 危险区内人口(人)  | 危险区内房间(间)  | 备注  | 
1  | 李吴庄  | 大王庄  | 108  | 700  | 600  | 432  | |
2  | 李吴庄  | 小王庄  | 92  | 520  | 350  | 368  | |
3  | 李吴庄  | 李吴庄  | 67  | 400  | 260  | 268  | |
4  | 李吴庄  | 小赵庄  | 17  | 120  | 90  | 68  | |
5  | 李吴庄  | 余庄  | 39  | 320  | 141  | 156  | |
6  | 李吴庄  | 田庄  | 27  | 200  | 130  | 116  | |
7  | 杨令庄  | 杨东庄  | 26  | 280  | 102  | 165  | |
8  | 杨令庄  | 杨令庄  | 65  | 360  | 275  | 390  | |
9  | 杨令庄  | 余沟  | 9  | 48  | 42  | 54  | |
10  | 杨令庄  | 高楼庄  | 19  | 80  | 74  | 114  | |
11  | 罗冲  | 罗冲  | 167  | 1115  | 710  | 668  | |
12  | 罗冲  | 曹沟  | 25  | 200  | 115  | 100  | |
13  | 罗冲  | 柳树沟  | 25  | 160  | 102  | 100  | |
14  | 罗冲  | 小冲  | 9  | 90  | 44  | 36  | |
15  | 罗冲  | 北杨庄  | 20  | 130  | 100  | 80  | |
16  | 柳庄  | 柳庄  | 315  | 1790  | 1350  | 1800  | |
17  | 吕楼  | 后吕庄  | 20  | 249  | 101  | 120  | |
18  | 吕楼  | 吕楼  | 107  | 668  | 412  | 642  | |
19  | 吕楼  | 贾庄  | 30  | 269  | 109  | 180  | |
20  | 吕楼  | 南头  | 50  | 359  | 209  | 300  | |
21  | 花阳  | 花阳  | 144  | 998  | 580  | 864  | |
22  | 花阳  | 张庄  | 47  | 130  | 198  | 282  | |
23  | 花阳  | 黑叶沟  | 11  | 72  | 52  | 66  | 
附表5 保安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各级责任人情况表
姓名  | 职责  | 单位  | 职务  | 办公室电话  | 传真  | 手机  | 
陈菡菡  | 指挥长  | 镇政府  | 镇长  | 03758828501  | 03758828501  | 13781892718  | 
张亚军  | 副指挥长  | 人大主席  | 13783218145  | |||
孙迎军  | 副书记  | 13937539556  | ||||
卢光耀  | 纪委书记  | 15737548666  | ||||
秦晓柯  | 常务副镇长  | 13837526662  | ||||
陈晓奇  | 组织委员  | 17703755777  | ||||
彭亚峥  | 宣统委员  | 13721889789  | ||||
李昭彦  | 武装部长  | 13613750517  | ||||
刘 岳  | 副镇长  | 15093852225  | ||||
张嘉阳  | 副镇长  | 15937581119  | ||||
曹向阳  | 主任镇长  | 18768984999  | ||||
蒋永军  | 主任科员  | 13703758869  | ||||
石海山  | 副主任科员  | 15837592555  | ||||
朱新鹏  | 成员  | 水利站站长  | 13849567930  | |||
张 健  | 成员  | 管理区区长  | 13849541297  | |||
冯华宇  | 成员  | 18237577026  | ||||
屈留骞  | 成员  | 13633751129  | ||||
刘彦东  | 成员  | 13137535795  | ||||
刘保辉  | 成员  | 15136996192  | ||||
常增云  | 成员  | 15038819968  | ||||
高 旺  | 成员  | 派出所  | 所长  | 13703406968  | ||
李旭东  | 成员  | 民政所  | 所长  | 13938659162  | ||
郭 勇  | 成员  | 卫生院  | 院长  | 13592169398  | ||
刘海明  | 成员  | 供销社  | 主任  | 13937507837  | ||
张院生  | 成员  | 粮 所  | 所长  | 13703403350  | ||
买建民  | 成员  | 学 区  | 主任  | 13803759680  | ||
王志功  | 成员  | 供电所  | 站长  | 13783225759  | ||
蒋 东  | 成员  | 司法所  | 所长  | 13569569397  | ||
附表6 保安镇山洪灾害雨量预警指标表
序号  | 小流域名  | 行政村名  | 预警指标  | |||||||
警戒雨量  | 危险雨量  | 警戒水位  | 危险水位  | |||||||
1h  | 3h  | 24h  | 1h  | 3h  | 24h  | |||||
1  | 花阳流域  | 李吴庄  | ≧70  | ≧110  | ≧180  | ≧100  | ≧150  | ≧220  | -0.1m  | 0.1m  | 
2  | 黄花寺流域  | 杨令庄  | ≧70  | ≧110  | ≧180  | ≧100  | ≧150  | ≧220  | -0.1m  | 0.1m  | 
3  | 罗冲流域  | 罗冲  | ≧70  | ≧110  | ≧180  | ≧100  | ≧150  | ≧220  | -0.1m  | 0.1m  | 
4  | 花阳流域  | 花阳  | ≧70  | ≧110  | ≧180  | ≧100  | ≧150  | ≧220  | -0.1m  | 0.1m  | 
5  | 黄花寺流域  | 吕楼  | ≧70  | ≧110  | ≧180  | ≧100  | ≧150  | ≧220  | -0.1m  | 0.1m  | 
6  | 黄花寺流域  | 柳庄  | ≧70  | ≧110  | ≧180  | ≧100  | ≧150  | ≧220  | -0.1m  | 0.1m  | 
7  | 花阳流域  | 李吴庄  | ≧70  | ≧110  | ≧180  | ≧100  | ≧150  | ≧220  | -0.1m  | 0.1m  | 
附表6-1 保安镇自动监测站分布表
序号  | 站名  | 站号  | 地点  | 监测内容  | 管护人员  | 联系方式  | 
1  | 杨令庄  | c50628951  | 杨令庄村  | 雨量  | 孙国平  | 17530915119  | 
2  | 燕 山  | c50606100  | 大辛庄  | 雨量  | 朱新鹏  | 13849567930  | 
3  | 东官庄  | c50629151  | 东官庄村  | 雨量  | 刘金元  | 13783226135  | 
附表6-2 保安镇简易监测站分布表
序号  | 行政村名  | 地点  | 监测内容  | 监测人员  | 联系方式  | 
1  | 罗冲  | 柳树沟  | 雨量  | 岳金玉  | 15290764888  | 
2  | 李吴庄  | 李吴庄  | 雨量  | 邵永召  | 18749607303  | 
3  | 花阳  | 张庄  | 雨量  | 张延召  | 13137522789  | 
4  | 吕楼  | 后吕庄  | 雨量  | 张 健  | 13849541297  | 
5  | 罗冲  | 柳树沟  | 水位  | 岳金玉  | 15290764888  | 
6  | 李吴庄  | 李吴庄  | 水位  | 邵永召  | 18749607303  | 
7  | 花阳  | 张庄  | 水位  | 张延召  | 13137522789  | 
8  | 吕楼  | 后吕庄  | 水位  | 张 健  | 13849541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