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在全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呼声中,在校生的用餐安全更是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心。虽然各级政府和部门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对学校及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问题,但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让人揪心。尤其是校门口的食品摊位已成为危害学生健康的重大安全隐患,每到放学时间,学校门口是最拥挤、热闹的地区之一,流动摊贩汇聚于此,俨然成为一条流动的“美食一条街”。据调查,这些流动摊位大多并没有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证件,从业人员绝大部分也没有餐饮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来源、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而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内,也存在很多“三无”食品、不良书刊、暴力玩具,极易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影响。尽管大家都知道,可仍有诸多学生前去购买。面对各类来历不明的小食品和书籍玩具,天真的学生们也总是禁不住诱惑,吃得津津有味、玩的不亦乐乎。
原因分析
学生群体特别是小学生的消费安全意识薄弱,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经营者投其所好,出售的食品往往包装花哨、味道诱人,这是流动摊点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部分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为追求经济效益,唯利是图,漠视相关法律,而我们的监管又不到位,就会使劣质食品趁机流入校园。
学校是个特殊的场所,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学校及其周边的食品卫生安全因为事关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变得尤为重要;只要有一个环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大的学校食品安全问题。而一旦在校园发生食源性的事件,引起的社会恐慌将是加倍的,影响也更为恶劣。那么怎样让学生远离“舌尖上的毒害”,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学校、家长等在内的所有社会力量“再接再厉”地主动作为了。
具体建议
一、责任分工,多部门齐抓共管。关注学生在校食品安全问题,不应单纯的依靠学校或个别政府部门,而应该多方协作,齐抓共管,形成不给“舌尖上的毒害”留余地的局面。学校负责对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做好应急预案和风险防控工作,组织对师生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工商部门负责对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取缔超范围经营和无照经营的行为。市场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清理整治校园周边占道经营食品的商贩和流动饮食摊位。卫生、质监等部门要从源头上掐断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校园的可能。
二、加大监督整治力度,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各部门应定期组织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的逐户核查,建立完善的经营者档案。对发现借证、无证或无照的经营者,要从严查处,并要求限期改正,真正将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同时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12331”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和民意网的作用,鼓励师生、家长及群众对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全民参与,共同监督,切实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于接到的投诉举报,对口政府部门应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违法必究,处罚到人,对于危害学生食品安全的行为绝不姑息。
三、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宣传。首先,应坚持预防为主,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通过上健康课、请专家讲座、建宣传栏、印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的宣传,倡导安全健康饮食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要开辟维权法制课堂,让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走进校园,大力开展消费维权宣传,开设校园“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指导师生科学饮食,营养消费。第三,新闻媒体在正面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对兜售假冒伪劣食品、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进一步增强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