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政〔2015〕35号
叶 县 人 民 政 府
关于印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叶县段生态廊道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人民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叶县段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10月15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叶县段生态廊道建设
实 施 方 案
根据《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平政〔2013〕62号)、《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生态廊道建设的指导意见》(平政〔2015〕53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努力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叶县段沿线建成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为一体的高标准生态廊道,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确保一渠清水北送。
二、规划原则
(一)生态阻隔原则。突出生态防护效能,林带植被能有效阻隔、过滤和减少枯枝败叶、水土流沙、生活垃圾等不洁物汇入总干渠。
(二)绿化美化原则。沿线既要实现绿色全面覆盖,又要富于景观特色,做到绿化与美化的有机统一。
(三)适地适树原则。重视乡土树种的应用,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严格按照规定营造混交林,减少因防治林木有害生物等因素造成的污染。
(四)注重统筹原则。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充分发挥生态保育林带的综合效益。
三、目标任务
(一)干渠两侧100米以内绿化;其中许南路、逍白线、澧河渡槽与总干渠交汇处要提高绿化标准,必要时沿道路延伸绿化200米。
(二)干渠两侧2公里以内适宜农田林网的面积高标准绿化,周边可视范围(500米)内的沟渠路河以及沿线村庄绿化;
(三)干渠沿线可视范围内的荒山绿化;
(四)沿线现有森林、林木的森林抚育以及低质低效林改造。
四、规划范围
涉及我县保安、叶邑、夏李、常村四个乡镇、25个行政村,境内全长30.2公里。自沿线隔离铁丝网起,每侧规划绿化宽度100米,除去村庄、河流等不宜造林地方,加上许南公路、高速公路余干渠交汇处、叶县与方城县接壤部位等特殊地段,实际需要绿化面积约11400亩。其中,内侧30米常绿乔木林带2724亩,中间预留7米观光道路占地面积约545亩,外侧63米旅游观光经济林带5751亩,特殊地段需要绿化面积约2480亩。
五、规划设计
(一)林种结构。根据省、市政府要求,总干渠沿线绿化分内外两部分,内侧30米必须使用常绿乔木树种,中间留7米简易公路用于生产和休闲观光通行,外侧63米可使用高效用材林树种、木本粮油树种以及绿化树种。
(二)树种选择。根据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南段)生态保育林带建设技术的指导意见及省市有关规定,内侧30米宽必须使用常绿乔木树种,我县可以选用大叶女贞、蜀桧、龙柏、高杆石楠、侧柏、桂花、含笑、火炬松、罗汉松、雪松、枇杷等;外侧63米宽以木本粮油、名贵用材或者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兼用林树种为主,我县可以选用的木本粮油树种有核桃、柿子、板栗、油牡丹等,可以选用的用材林树种有核桃楸、楸树、红椿、白蜡、玉兰等,可以选用的兼用林树种有银杏、辛夷、杜仲等。
(三)栽培模式。为保证整齐一致,大方美观,内侧30米常绿树要求每1-2公里采用一个树种,一般地势平坦的地方以大叶女贞、高杆石楠、桂花、含笑枇杷为主,山岗坡地以龙柏、侧柏、火炬松、罗汉松、雪松为主。株行距3*4米,每亩地56株,其中垂直于干渠为行距,平行于干渠为株距。为便于经营管理,外侧63米要求每200亩以上采用一个树种,木本粮油株行距3*5米,每亩45株,名贵用材林、兼用林建议实行宽窄行,采用3*3*8米的株行距、林下套种油牡丹、金银花、枸杞等兼作模式。禁止套种粮食、油料、蔬菜、瓜果等需要常年翻耕的作物。
(四)整地方式。要求一律采用机械穴状整地,平地坑穴规格为60*60*60公分,丘岗山地规格为30*30*30公分。
(五)苗木规格。常绿树种米径不低于3.0公分,高不低于2.5米。核桃、板栗、柿子等要采用1级苗木。特种用材林、兼用林树种地径要求3.0公分以上,高3.5米以上。另外,所用苗木要求具有一签两证。
六、组织实施
沿线涉及乡镇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把需要占用的耕地流转出来,然后把外侧63米分段(划片)承包给造林大户、公司或者企业单位,按照规划进行栽植。对内侧30米常绿树栽培,由县政府组织实施。
七、实施时间
2015年10月底以前完成土地流转工作,11-12月完成整地工作,2016年1-3月完成栽植任务,2016年底进行补植补造。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叶县段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见附件),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县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及沿线涉及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共同做好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建设工作。
(二)坚持“四个统一。一是统一规划设计。严格按照省政府对林带宽度、植物配置及重要部位的要求,高水平规划,高标准设计,着力提高绿化水平和档次。规划实施中,道路、河流与干渠交叉部位,干渠经过乡镇、村镇等重要部位适当增加林带宽度。重要部位、节点按园林景观打造,采取常绿与落叶树种相搭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以实现规范化、规模化要求。二是统一绿化标准。要求绿化树种苗木米径达到3公分以上,经济林苗木达到I级苗标准,确保绿化高标准、高规格,保证防护林带建设质量。三是统一扶持政策。县政府要将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根据现行市场土地租赁价格和土地状况,土地占用费用、县政府给予补助,连补3年。统一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县政府整合林业、农业、水利、扶贫等涉农项目,大力支持总干渠沿线绿化。四要统一土地流转。坚持把土地流转放到首要位置来抓,从解决机制入手抓造林,由乡镇政府统一承租,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统一对外发包,返租给企业或大户建设,由承建单位按规划要求购苗、整地、栽植、管理,林业局要履行好指导监管责任,同时积极鼓励当地群众投劳取酬。坚决做到“不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
(三)加大生态保护区内污染整治力度。沿线涉及乡镇要对南水北调两侧100米保护区内的企业、副业进行排查,对可能造成水源严重污染的化工、造纸、养殖等企业要坚决搬迁或拆除,禁止新建污染项目,加大渠线两侧垃圾的清理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确保两侧环境优美。
(四)严格督查奖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叶县段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要成立督导组,对生态廊道建设的土地流转、土地整理、造林栽植分阶段进行检查评比,排名通报,对完成好、进度快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差的要通报批评,确保2016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附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叶县段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成员名单
附 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叶县段生态廊道建设
指挥部成员名单
指 挥 长:徐延杰(县长)
常务指挥长:彭德惠(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副 指挥 长:白云霞(副县长)
王东效(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
成 员:时长河(县委农办主任)
任丙奇(县政府督办查办室主任)
杨效会(县发改委党组书记)
王耀武(县财政局局长)
何宏伟(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李炳前(县环保局局长)
李耀云(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留套(县水利局局长)
赵宏升(县农业局局长)
张中阳(县林业局局长)
任 磊(县文化局局长)
李召奇(县畜牧局局长)
夏保民(县移民局局长)
郭 方(常村镇党委书记)
马向阳(保安镇党委书记)
徐 亮(夏李乡乡长)
程英豪(叶邑镇镇长)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张中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武部。
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叶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0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