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优先把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省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动构建高标准良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是破解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瓶颈问题的最佳切入点,是稳步提升高标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举措。
叶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在高标准良田建设投入和管护方面取得了非凡成绩,但由于因过去高标准良田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健全、群众认识度低、土地流转难度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我县高标准良田建设效益的发挥。在多次调研中发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设标准低。我县还有大量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在高标准良田建设方面存在因时间久且标准低,不能达到涝能排旱能浇。例如水寨、邓李等乡镇,今年水寨乡的天边徐村,邓李乡的张高村等,因积水原因,严重影响了收种。同时,这些良田在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科技服务等综合配套措施投入不足。
二是高标准良田建设的效益发挥差。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各家各户的经营模式导致无法集中适度规模经营,导致高标准良田的效益发挥不够,没有按照高标准良田设计的办法种植经营,导致投入大效益差。
三是土地集约难题。少部分农民有土地情结,舍不得离开土地,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土地规模化过程稍微触碰到农户切身利益,很容易引起纠纷争议,导致项目难以如期落地。
四是当地社会化农事服务机构的规模普遍较小。社会化农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还都处于小规模、传统型经营,缺乏系统化管理,使得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提升受到限制。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制定高标准良田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高标准良田建设的支持力度,包括土地供应、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高标准良田建设的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力度。加强高标准良田建设的科技研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田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高标准良田建设的技术支持体系,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加强高标准良田建设的示范推广,通过典型引路,推动全县范围内的高标准良田建设。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田灌溉、排水、防洪等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的耕作、播种、收割等机械化水平。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田的抗灾减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高标准良田建设“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的推广。加快推进叶县大田农业服务公司参与高标准良田运营力度,走出叶县的探索和实践。探索符合叶县实际的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模式,破解“谁来投”“谁来管”“谁来建”以及“钱咋融”“如何还”等一系列问题,聚焦“建”“管”“用”三方面的更高质量、更加智能、更有效益,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农田,为全面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