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叶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县委六楼会议室举行2020年新闻发布会。县人民法院、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同志通报了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大河报、东方今报、平顶山日报、叶县融媒体中心等6家省市县级媒体以及部分单位主管副职和18个乡(镇、街道)新闻发言人受邀参加发布会。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叶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周国良介绍,叶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县委和上级法院的安排部署,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部署的“一十百千万”行动为牵引,以全国扫黑办开展的“六清”行动为抓手, 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任务圆满完成。
今年以来,叶县人民法院党组先后5次在院党组会上对专项斗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学习、贯彻上级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精神,分别以召开党组会、部署会、推进会等形式,总结叶县人民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一步加强专项斗争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疫情期间,叶县人民法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与公安、检察等机关的沟通协调力度,充分利用视频提讯、网上开庭、线下物理隔离开庭等方式,积极推动案件办理。
严格按照省高院下发的通知要求,组成工作专班,对专项斗争以来生效黑恶案件的财产处置及执行工作进行了逐案分析。
叶县人民法院严格按照省高院制定下发的多个文件,对“六清行动”、大要案审理、“打财断血”等多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不断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同时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坚持“打、治、建”同步,推动相关部门查漏补缺、实现“行业清源”。
打牢乡村振兴基础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兰世庆介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支撑点,特别是24字工作法的实施,为叶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思路,明确了方法;出台《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并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成立叶县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围绕韭菜、食用菌等6大主导产业成立六大服务专班,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乡村振兴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近年来,叶县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实现了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强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积极探索“联村共建、抱团发展”模式,通过成立联合党总支部,全面实施“五帮五带”。
强力推进“五大发展模式”,即创新入股分红发展模式、推进乡村服务型经济发展模式、推广土地合作型经济发展模式、拓宽物业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实体型经济发展模式,激发发展活力。
财政倾斜,发挥杠杆作用。2016年以来,上级组织、财政、农业等部门累计投入4900万元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统筹整合专项财政扶贫资金1.6亿元,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金融服务,借力强基增实力。县政府委托金融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池,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10倍额度贷款。
廉情监督,保障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着力探索“一员一简报,一网一平台”廉情监督工作机制,推动监督职能向基层延伸,为全县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走保险托底之路。针对全县特色种植产业,实施村集体经济特色种植综合收益保险,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规定,购买特色种植业综合收益保险,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上了“安全绳”、吃下“定心丸”。
兴业惠民交通有为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曙光介绍,近年来,该局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攻坚举措,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省级“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打牢了交通运输基础,实现了交通运输行业脱贫目标,助推县域经济稳定有序发展。
建好精品示范路、民生民心路,强化交通为民。2019年底已实现全县5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的目标。正在建设的辛店至常村扶贫旅游线路,将沿线产业园、旅游景点和贫困乡村,以“银线穿珠”的形式有效连接起来,推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
优化运输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交通便民。新投放12座村村通客车25辆,由县公交公司统一管理、公交化运营,实现政府购买服务、国有公营。建成车辆动态智能监控平台,实时监控车辆运营状态、驾乘人员工作状态。新建、更新候车厅和停车站牌约400个。所有村村通客车实行票价全程1元,真正实现惠民、为民服务。
创建“四好农村路”,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交通惠民。把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健身旅游、路域文化发展”相结合,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