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整体工作情况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人才是服务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乡村的强劲动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在工作中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吸引、培养、挖掘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各类人才,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政策倾斜强化引力,让“到基层”成为趋势。一是扩大招引力度,将引进人才向基层一线倾斜。近年来,我县持续加强人才吸纳力度,每年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特岗教师招聘、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特岗全科医生招聘等各类招聘活动,招聘人员主要向基层一线倾斜。比如:在2021年招才引智工作中,我县乡镇和县直事业单位共设置管理岗位67个,其中乡镇岗位54个,占比达到81%;2022招才引智工作中,65个管理岗位中乡镇岗位达到48个,占比达到74%。二是抓好队伍建设,将更多人才纳入基层组织体系。选强配齐乡镇班子队伍,在乡镇换届工作中,我们择优选拔“五方面人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较上届实现“三升一降”,目前,全县15个乡镇的164名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岁,较换届前的41岁降低3岁;35岁以下年轻干部64人、占总数的39%,较换届前的32人增加32人,乡镇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显著改善。通过优化乡村两级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进一步奠定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高标准充实村(社区)“两委”人才队伍,在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按照从从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中“选”,从乡土人才、致富创业能手中“引”,从在外成功人士中“请”等形式,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以2021年新任554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例,致富能手有201人,返乡创业成功人士有62人,大学毕业生有59人,退役军人67人;选优派强驻村干部队伍,选派第一书记534人,工作队员302人,坚持从严管理,按照从“严”标准选派,“严”格日常管理,“严”明工作实绩,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强化实绩评价,引导广大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发展。三是做实“归根”工程,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对照平顶山市“归根”工程实施叶县“归雁”工程,并确定为县委“45797”工作任务的九大工程之一,把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关于成立叶县推进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叶县推动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归根”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有力推动了“人才、资金、项目、技术”四个回归。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返乡创业4.5万人、创办经营主体4.2万个、带动就业14.1万人,成功创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
(二)搭建平台增添动力,让“能干事”成为动态。一是用好本土人才培训平台。依托县委党校、“智慧党建”系统、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掌上红鹰”APP等平台,分级分类开展基层干部和乡土人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聚焦基层工作实际需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实用技术等内容纳入学习课程,实现对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全县驻村干部全覆盖。坚持把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纳入全县人才开发整体规划,2022年以来,108名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通过学习考试有63人获得河南省“技能证书”;组织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育1300余人;开展科普传播基地技术培训717人。将科技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从全县人才队伍中择优选聘技术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热心为“三农”服务的科技人员,组建起专业服务团队,派驻到全县各产业发展重点乡、重点村,采取“田间课堂”培训、“上门服务”现场指导等方式,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帮助村、户修订产业发展规划。截至2022年,叶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有省、市、县各类专家人才71名,组建了以种植、养殖、食用菌、大棚蔬菜为主的4个特色服务团;并开展农业科技会诊630多次,推广农技咨询服务650多次,入户培训帮扶625人次。二是建好在外人才服务平台。根据叶县外出务工人员在昆山市密集分布的情况,成立驻昆山市流动党委和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围绕建设党建之家、创业之家、维权之家、服务之家,为在外人才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一站式跟踪服务,积极打通产业转移通道,为在昆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搭建桥梁。今年2月,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到叶县驻昆山市流动党委调研,听取叶县驻昆山市流动党委工作汇报,并与当地叶县籍企业家进行座谈交流,鼓励大家多关注家乡、关怀老乡,相互扶持、积极交流,找准时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打造“归根”人才创业平台。启动18个乡镇(街道)返乡创业园建设,全力打造县乡联动、互为补充、有序承接的创业平台。目前初步形成了龙泉门业、常村中草药、洪庄杨鞋帽、任店韭菜、保安民宿、廉村辣椒等返乡创业园区。在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占地200亩的高质量返乡创业园区,重点招引亿元以上返乡创业项目。
(三)优化环境激发活力,让“干成事”成为常态。一是在工作上持续关心支持。去年,我们高规格召开全县“能力作风·青年谈”青年人才座谈会,县委徐书记出席会议并与青年人才进行交流,参会青年人才代表中60%都来自乡村一线岗位。县委主要领导通过会议进一步了解了青年人才需求,并鼓励青年人才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随时能顶得上的中坚力量。在村“两委”换届、新时代农村乡贤等评选活动中,我们也优先考虑优秀乡土人才,提升乡土人才的尊重度荣誉感。二是在待遇上给予充分保障。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生活津贴、购房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连续两年为招才引智引进人才发放生活津贴近50万元;优化购房补贴申请流程,提升引进人才群体满意度。持续提升村“两委”干部、离任村主职干部生活补贴,根据省市文件精神,逐年对我县现任村(居)“两委”干部、事务专干及正常离任村主职干部工作报酬、生活补贴进行调整。统筹开展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试录(聘)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工作,拓宽基层乡土人才进入体制内渠道。三是在宣传上营造浓厚氛围。每年春节期间以县委组织部的名义向在外人才发出慰问信,通报家乡发展成就,号召在外优秀人才广泛宣传家乡、推介叶县、牵线搭桥、促成合作,把更多好项目、大项目建在家乡,把更多优秀人才引回家乡,把浓浓的“乡愁”化作助推家乡发展的磅礴力量。开展“你在外安心过年、我帮你看父母贴春联”暖心活动,逐户走访排查,帮助上门贴春联并解决家中实际困难,通过暖心活动与在外老乡构建更加紧密的联系。利用寒暑假举办在外优秀学子家乡行活动和“万名学子进千企 百家企业进校园”融合交流活动,加深在外学子对家乡产业发展的了解,提升认同感、归属感,号召在外青年学子把实现人生价值与推动家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市委组织部、市广电台、市日报社联合开展的“鹰才鹰商大寻访”系列专题报道,我们推荐报道了李小闯、景奇等近三十位“归根”乡土人才优秀代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工作。围绕县域发展需求,继续通过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引进高层次人才,持续实施好柔性引进人才、定向培养人才等引才新措施,重点向基层一线持续倾斜。
二是持续完善乡土人才激励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制定专门政策给予奖励;定期召开乡土人才座谈会,了解乡土人才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服务举措;大力宣传乡土人才在行业中的突出贡献,营造良好氛围,激励乡土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多出成果。
三是持续推动“归根”工程做实做细。建立更加高效的人才信息搜集机制,对外人才服务机制,“归根”人才激励机制和舆论宣传引导机制,进一步发挥驻昆山流动党委的作用,为在外人才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一站式跟踪服务,坚定老乡“归根”创业的意愿和信心,吸引更多在外人才投身家乡建设,形成人才回乡回流“强磁场”。
四是持续加强本土人才的培育和使用。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选派和乡土人才培育,统筹各行业部门集中力量抓好乡土人才培养工作,着力带动培育一批青年乡土人才。
2023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