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市叶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叶县>叶县发展>叶县大事记
大事记(西周-清)
发布时间:2017-09-27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字号: 默认 打印本文

 

西  

据《录伯喊卣》铭文及铜器《竞卣》铭文记载,周王曾命令白宰父统成周八师”屯 驻“叶”,以伐东南淮夷。“叶”即今叶邑镇旧县村一带。

  

周襄王二十五年(前627年)

 

冬晋国派兵攻打蔡国,楚国出兵援救,晋、楚双方在叶县境泜水(今沙河)两岸陈兵对峙。

 

周简王十年(前576年)

 

许为楚之属国,国小而近郑,常被郑国侵扰。许国国君许灵公罔惧郑国入侵而请迁于楚。是年十一月初三,楚公子申迁许于叶,把叶邑(今叶邑镇旧县村)作为国都

 

周景王十年(前533年)

 

许悼公在位时,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城父(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境内)。

 

周景王十年(前530年)

 

楚平王(名弃疾)复迁许于叶。五年后又迁徙(在今西峡县境)。

 

周景王二十一年(前524年)

 

楚封沈诸梁(字子高)于叶邑,号为“叶公”。叶公治叶期间,率叶民修筑东西二灌溉农田,惠及今世。遗址尚存。

 

周敬王三十一年(前489年)

 

子自蔡至叶,叶公(沈诸梁)问政于孔子。不久,孔子离叶返蔡,途经黄成山,见长沮、桀溺耦耕,使子路向其问津。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

 

秦将司马错发陇西卒攻楚,楚割汉江以北之宛、叶、樊、邓、随、唐等地予秦。

秦始皇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命蒙恬率10万人修筑驰道,叶县南至宛(今南阳)北至许(今许昌)。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

 

刘邦自洛阳攻南阳,在东(叶县西河一带)破南阳守吕军。

 

西  

高祖三年(前204年)

 

五月刘邦率大军出武关,在宛、叶间与黥布等沿途收编士卒,扩大军队,吸引项羽主力移,寻找战机,进行决战。同年十二月,楚汉成皋之战中,刘邦在荥阳召见项羽打败的英布,又派英布重返九江。刘邦亦离开荥阳,从成皋南下,到宛县(今南阳),叶县一带迎接英布。

 

建昭元年(前38年)

 

召信臣任南阳太守后,在叶倡修水利工程“昆水三堰”,引昆水灌田。

地皇四年(23年)

 

二月汉军围宛,并连克昆阳今叶县)、定陵、郾城。三月,王莽闻南阳守将甄阜、梁丘赐战死,刘玄称帝,宛城被围,大惧,命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兵百万(其甲士42万),挥师南下。五月,新军十万余至昆阳,围城数十重。汉军八九千人坚守城垣,刘秀等至郾城、定陵调集援兵。六月,刘秀率军驰援昆阳,在距新军四五里处 布阵,并亲率敢死者3000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阵乱,王寻被杀。’城中汉 军亦鼓噪而出,里外夹击,新军大溃北逃,汉军大胜,尽收其辎重、车甲珍宝。

 

 

  

 

建武公元27年)

 

三月,光武自将南征。光武率大军至叶,即遭董诉(今方城人)别将率数千人阻击于险要山道内,车骑不能进。旋岑彭率军强攻冲击,始击破之。光武大军进至堵方(今方城)。

 

建武七年(31年)

 

南阳太守杜诗在叶重修“昆水三堰”,引昆水灌溉民田。

光武帝刘秀南巡至叶。

 

建武二十二年(46年)

 

地震

 

延光四年(68

 

安帝刘祜南巡守,三月自宛返洛,至叶时崩于乘舆,秘而不宣。

 

永元五年(93年)

 

大风拔树。

 

永元十三年(101年)

 

八月雨,大水。

 

建安七年(202年)

 

刘备自新野引兵北上至叶,曹操派夏侯惇等拒之。一日备烧屯而去,惇率诸军追 击,于叶县南道路狭窄、草木丛深处中伏而退。

 

西  

咸宁三年(277年)

 

九月大水。

 

太康四年(283年)

 

七月大雨水。

 

太康五年(284年)

 

大水

 

太康八年(287)

 

九月大水 

 

康八年(298年)

 

九月大水

东晋

大兴二年319年)

 

石勒建立后赵,昆阳为后赵领地。

 

太宁元年(323年)

 

五月大雨。

 

太元十九年(394

 

七月大水。

 

太元二十年395)

 

六月两次大水。

显庆二年657年)

 

高宗讲武水(今沙河)南,阅兵毕登尚书台游览,后许州牧封道宏请改尚书台为讲武台。

 

咸亨二年671年)

 

十二月癸酉,高宗猎于昆阳。

 

开元十一年(723年)

 

大雨,伊、汝河水大涨,汝、叶一带漂没庐舍数千家,淹死人甚多。

 

天宝十年(751)年

 

大诗人李白至叶县石门山(在今常村镇西部)寻访在此隐居的好友元丹邱。岑勋(南阳人,李白,元丹邱好友)闻知李白,元丹邱都隐居于石门山,遂至叶县石门山寻访二人,三人会晤,开怀畅饮,李白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惜樽空(即将进酒)。

 

至德元年(756年)

 

南阳节度使鲁炅屯兵叶县,与安禄山部将武令询在水一带激战,鲁军败退。

 

至德间(756—757年)

 

奉肃宗命,叶县发兵,.拦截史思明叛军南路前锋。

 

元和九年(814年)

 

九月淮西镇将吴元济叛,发兵四出,屠舞阳,焚叶县。

 

广明元年(880年)

 

黄巢农民军自皖来叶,所至不掳掠,惟取丁壮以益兵。

 

宝元二年(1039年)

 

诏书令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以备不虞,田里萧然,时梅尧臣(字圣俞)知叶县事。作《田家》、《贫女》诗以志慨。

 

                   康定元年(1040年)

 

秋,梅臣奉旨复查叶县鲁山农田

           

 

治平四年(1067年)

 

黄庭坚进士及第后,调任叶县尉。

正大三年(1226年)

 

知县刘从益创建文庙于县城东南隅。

  

 

蒙古初,即叶县行随州事,就置昆阳县为属邑.至元三年(1266年),罢州,并昆阳、舞阳二县入叶。

至正十一年(1351年)

 

 白莲教领袖刘福通等人打败元军,先后占领亳州、项城、罗山、确山、息州 (今息县)、光州今潢川)、舞阳及叶县,众达10余万人。

 

至正二十八年(73兌年)

 

三月 明军攻克南阳,俘获元朝将领20余人。时驻守叶县的元军,或逃或降。

永乐元年(1403年)

 

河南裕州辖方城、叶县、舞阳地方官员上奏:“本处地广民稀,请徙山西泽州 泽州(晋城)、潞安(今长治)等州县无田农民前往耕种。”明成祖批准此奏,令户部办理。

 

成化二十年(1484年)

 

大饥。

 

弘治十一年1498年)

 

大水。

 

弘治十五年1502年)

 

大雨雹

 

正德1508年)

 

大饥,地震

 

正德六年1511年)

 

春旱,夏水,大饥。

河北文安人赵燧率农民军攻占叶县,杀知县唐天恩。

 

正德八年1513年) 

 

知县石鼐将县城土城墙改建为砖城墙。

 

正德十一年1516年)

 

知县姚文清率民开挖叶县城壕。

嘉靖二年1523年)

 

正月地震。

 

 

嘉靖三年(1524年)

 

正月初一地震。

 

嘉靖六年(1527)

 

知县李克浊请准疏浚城河,引昆水之。

 

嘉靖年(1528

 

蝗食稼,大饥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由知县邵宓主修、致仕南京太常寺卿牛凤编纂之第一部《叶县志》问世。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柘城师尚诏率领农民军至叶。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地震,有声。

 

万历十八年1590年)

 

三月 有黑霾自地而起,白日昏黑如夜,行人迷失径路,且有坠水死者,翌日始霁。

 

 

 

万历二十年(1592年)

 

知县高文登主修、王邦静编纂之第二部《叶县志》刊印。

 

崇祯五年(1632年)

 

大水,城廓多倾圮。

汝州辖地瓦店营(今叶县瓦店营)农民军白石、鲁和尚率部攻人叶县城北关,杀死绅士孟养气。

 

崇祯十三年1640年)

 

大饥。

叶县西南山农民军攻县城,练总李庆云率乡兵顽抗被杀。

 

崇祯十四年(1641年)

 

 副总兵刘国能(原为农民军将领,后降明,隶左良玉部,授副总兵)驻叶,督民修筑县城南、北关土寨墙。

九月 李自成与罗汝才率农民起义军围攻叶县城,激战七昼夜,城破,副总兵刘国能、知县张我翼被处死,居民安然。

 

崇祯十七年(1644年)

 

二月农民军领袖李好率部再次攻打叶县城,夜布云梯登城时为守军发觉,50多人殉难,余众归农民军庾从受部。

 

顺治十一年1654年)

 

农民军领袖吴可训等聚众拐河、旧县一带,并同庾从受部结合,约期举事。事为叶县知县许鸿翔侦悉,于十二月二十日(农历率乡勇围小顶山,可训被俘牺牲。十二月二十五日,可训侄加宽又连结山东义军,聚集西南山中,被守道楼希昊与知县许鸿翔所镇压。义军首领宋光先、王西顺等10余人被俘牺牲。

 

 

 

顺治十二年(1655年)

 

 清兵屡人叶县西南山进剿,致使树旗10余年之久的吴可训、庾从受等农民军镇压下去。

 

顺治十三年1656年)

 

知县奉谕,招集流亡人丁垦殖,得熟地544顷29亩5分。

 

顺治十六年(1659年)

 

知县刘应试主修、编纂之第三部《叶县志》刊印。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大疫。

是年 知县吕柳文主修、牛天枢编纂之第四部《叶县志》刊印。

 

康熙三十年(1691年)

 

六月至七月蝗。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大水。

是年叶县始设义学,知县冯秉铨置学田120亩。后知县崔赫捐置学田210余亩,设大学3所,小学4所。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知县柏之模率民补修境内水河堤数千丈。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大饥。

康熙五十八年1779年)

 

知县崔赫及魏尚信增修之第五部《叶县志》成书。

 

雍正五年1727年)

 

叶县疏浚灌溉、排涝渠道131条。

 

乾隆二年(1737年)

 

知县李时酌减盐价,每斤价值1分7厘。

 

乾隆三年(1738年)

 

牛大疫。

 

乾隆四年(1739年)

 

五月 大水。

 

乾隆七年(1742年)

 

六月 大水。

 

乾隆十一年1746年)

 

正月至三月牛大疫。

闰三月初六日县城南大雨雹,深尺许,击杀鸟雀无数,损伤麦苗数百顷。 是年知县石其灝主修、程沐编纂之第六部《叶县志》刊印。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夏蝗。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大饥。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叶令杨元恺购买马匹车辆供官府差役使用,以改过去派乡民牛骡迎送之制,无再累民。

 

嘉庆二年(1797年)

 

三月川陕楚白莲教农民军由南阳北进,攻克保安驿。

 

嘉庆十六年(1811年)

 

知县李宾改问津书院为昆阳书院,迁城内西大街路南(今城关镇第一小学校址)

 

嘉庆十年(1813年)

 

大饥

 

道光元年(1821年)

 

四月 大水

 

道光十六年(1836年)

 

五月 有蝗,月余蝻又生。

 

 

道光十九年(1839年)

 

六月 大水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四月 大雨雹

秋 大水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七月 大水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是年冬 夜有火光如虹,起自鲁山东南,流至叶县南止,火光过处物皆焦,数夜乃息。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秋饥。

 

咸丰元年(1851年)

 

四月 蝗。

六月 水。

 

咸丰三年(1853年)

 

正月初五日是夜有火光自水寨村西北行,绕城东北隅,往汝坟桥而去,翌日视火光过处,土色若烧。

 

咸丰六年(1856年)

 

四月 蝗。

六月 水。

 大旱,粮价飞涨。

 

咸丰七年(1857年)

五月裕州捻军李太春、李中显、王二党等部,经叶县、舞阳进至禹县神堃镇。 闰五月十六日内乡、镇平交界之大坪头捻军,据汝、宝、叶交界之炭窑岭、龙窝 山等地。

六月蝗,损谷甚多。六月三十日复有蝗自东北卷地而来,晚禾被食尽。

七月角子山捻军王三辫子人叶县境,与清总兵邱联恩转战于万渡口、庙岗一带。 九月十二日角子山捻军占据叶县保安驿。

咸丰八年(1858年)

六月蝗。

 

咸丰九年(1859年)

 

二月皖北捻军进人叶境。

十月捻军孙葵心部由襄城县经叶至舞阳。

 

咸丰十年(1860年)

 

三月捻军自舞阳返叶,县南驻军甚多。

十二月大雨雪,深三四尺。

 

咸丰十一年1861年)

 

二月四日安徽捻军姜太林部自襄城来叶,攻县城不克,遂向南阳开拔。

八月十九日姜太林部经舞阳人叶县境,在保安附近之陈家岗与清兵战斗。十月驻龙泉一带。

九月飞蝗自东方人县境,沿澧河数十里不绝,食麦苗,时有群鹊飞来捕蝗,昼盈野,夜宿树,10余日蝗尽鹊散。

十月九日亳州捻军王怀义、孙老威经郾城、舞阳人叶县,旋即离去。

 

同治元年(1862年)

 

三月西北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部,经鲁山人叶县,转而去湖北。

是月捻军孙老会部两次进人县境活动。

六月蝗。

七月四日太平军、捻军三路围攻南阳,清廷急令洛阳、叶县之清军驰救。

八月二日另部蒙、亳捻军经叶县人方城境。

八月十四日捻军张凤林部人叶县境,署河南臬司洪贞谦于是日率兵抵境,击败张凤林部。

同治二年(1863年)

 

二月九日夜降霜如墨,豆、麦、草、树皆枯,河鱼死者无数。

五月蝗。

六月捻军张宗禹部由舞阳人叶境,经旧县、保安去南阳。

七月蝻生。

八月二日捻军程二老砍部经宝丰叶境,先后攻克张集、尤潦、段庄、张思诚诸寨。

八月二十日捻军苗沛林部葛小牛率军由襄城人叶县。

 

同治三年(1864年)

 

十一月二十六日捻军张宗禹、赖文光等部由南阳石桥出动,于二十九日攻鲁山城,河南巡抚张之万亲来叶县,指挥所部与捻军作战,被捻军围困在叶县城。

 

同治四年(1865年)

 

正月三日张宗禹、赖文光指挥捻军于鲁山大败清军僧格林沁部,杀副都统苏伦保、恒龄等,四日叶县境,后去襄城、尉氏。

六月捻军牛老红部自县境东北驰至水以北地方宿营。

八月河溢,秋禾受淹。

十月十二日捻军赖文光部围扶沟,与张宗禹部会合,因清军刘铭传部追击,乃转战于襄城、叶县、舞阳一带。

 

同治五年1866年)

 

三月大水

六月二十三日捻军张宗禹部被清军刘松山部追击,自郾城召陵沿沙河转入叶县之龙泉、圪店等处,旋人裕州。

六月二十五日捻军赖文光等部,经襄城、舞阳人叶县,七月十二日开往临颍、郾城。

七月二十一日捻军张宗禹部自南召、鲁山折人叶县,北去长葛。

十月朔日大雷电。

同治六年(1867年)

五月二日东捻军自方城人叶境,在河山寨同清军遭遇,后折而东去。

同治八年(1869年)

 

从九品毛凤甲捐地59亩5厘3毫,拟在南关外光武庙创建劝善义学。次年知县欧阳霖准其筹建。

 

同治十年(1871年)

 

五月由知县欧阳霖主修,仓景恬、胡廷桢编纂之第七部《叶县志》刊印。

 

同治十二年(1873年)

 

六月裕州、叶县、舞阳、西平、遂平一带,有韩国仓、赵寅史等百余人结捻抗拒官兵。

 

光绪三年(1877年)

 

终岁不雨,二麦枯死,秋禾未种,人死无数。

叶县发生饥民起事,遭官府镇压。

 

光绪四年1878年)

 

三月十六日小顶山农民首领范改成、马建魁聚众500余人,活动于裕州顺庄至叶 县小山寨一带,是日遭清军弹压。

 

光绪十年1884年)

 

闰五月十二日夜暴雨,历时半夜,沙河黄柏山段洪峰高约二三丈,冲决堤防,溺死数百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

旧县乡沈湾村农民刘根,从襄城带回晒烟种籽,与其他三户农民试种5亩,是为叶县种植烟草之始。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知县余钺重刊清同治十年(1871年)欧阳霖主修的《叶县志》,散发于世。

五月十八日澧河发生百年不遇大洪水。后据淮河水利委员会推算:孤石滩段流量为5140立方米/秒,董湖段为4620立方米/秒,收金店段为4350立方米/秒。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夏三个月不雨,秋歉收,粮价暴涨。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叶县城守营吴耀奎,率兵20余人到城南马庄强征宰牛税(清代禁杀耕牛,原无宰牛税)回民愤起反抗,吴等被驱回县城。

六月六日河南巡抚松寿函告总署称:去年发生的河南省黄河以南各府县教案(对 洋人在中国利用教会进行侵略的斗争),大体均已议结,确山、淮宁、夏邑、光州、杞县 汝阳、南召、舞阳、桐柏、镇平、裕州、叶县、睢州、襄城、遂平、禹县、商水、牵阳县)、唐县共赔银6万两,制钱近3万串。

是年叶县农民在义和团反帝高潮的推动下,开展驱除外国传教士的反洋教斗争。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叶县商会成立,会长王象贤、副会长张玉森,会员52名,特别会员5名。每年经费约600余串(制钱),尽由商号按月捐助。商会地址,系暂借北大街复生堂药铺房屋。

 

光绪三十年(1904年)

 

大旱,五谷歉收,县署一再增加赋税,激起以王义典、张则宽为首的澧河以南八个牌农民的抗税斗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八月二日清廷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是年,叶县建立第一所高等小学堂, 校址在文庙(今中共叶县县委院)。

是年叶县邮局(三等局)建立,地点在城内北大街路西,有房屋12间。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叶县劝学所成立,设所长1人,劝学员2人;地点,初在县城文庙街老户房院,后移至城西北隅关岳庙。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县令张戴平设囚犯习艺所,学习纺麻、缫纸、编篮、挞筐等,地址在万安寺。张令去任,旋即停办。

 

宣统元年1909年)

 

为统一全国度、量、衡,县令发布告示,宣明“农工商部”章:用尺,以裁尺为准, 每尺10寸;用斗,以每斗百斤为准;用秤,以每斤16两为准;用平,以,二六库平 (即银百两较库平少二两六钱)为准。除此以外不得使用其它度、量、衡器,待10年 期满,一律领用部颁新器。

 

宣统二年1910年)

 

十一月二十四日叶县官绅借办“新政”之名,向各乡苛派自治捐、酒税、粮税,遭乡民反对,民众以“仁义会”名义号召蒲城店、汝坟店、东高皇、刘沟等数十村乡民近万人向县城进发,组织集会,散发传单17万余张,掀起抗捐税斗争。二十八日,官府调来陆军一营,将农民运动镇压下去。

是年叶县教育会成立,地址在旧训导宅内(今中共叶县县委院),会员1200 人,每月经费200串。后由会员公议,每人捐资两串,筹设公立小学一班。

是年叶县基督教内地会由英属澳大利亚人赵黎明创立,英人金立时、扎亚伦、郜玉森及加拿大人费雷门等相继来叶传教,并聘有中国传教士。1944年日军犯叶时外籍 传教士离去,由叶县北关人张瑞迎主持。

宣统三年(1911年)

 

九月二十一日知县温绍梁,为阻止革命军北上,筹款修筑县城防御工事。

冬河南同盟会于开封起义失败后,派人分赴各地联络民间武装,计划组成东、 西、南、北四路军会攻开封。其中南路军总部设在叶县焦庄焦文斋家,领导人为刘积 学、海廷璧、孙豪、赵伯阶、魏士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