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向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明清街道路修缮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项目概况
2024年,县住建局在昆阳古城明清街实施雨污分流项目时,在现有路面下约0.8米处,发现部分青石板古道遗址,断断续续总长度约300米。其中,在明清街与老文化路交叉口向南约10米(昆阳古城北城门)处和明清街与健康路交叉口向北约50米(昆阳古城南城门)处青石板排列的古路面规模大、形制全,具有明清时期城市街道的典型特征。经初步勘查,古道遗址由上而下分属民国、清、明、元、宋等五个历史时期,时间跨度1000余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做好昆阳古城古道遗址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彰显昆阳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县委、县政府组织省考古院专家和县住建、文旅、交通等部门考察学习广州北京路古道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的先进经验。同时多次现场查勘、测量,摸清道路通行情况和周边环境面貌,并召开座谈会。对保护利用工作进行深入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初步拟定了保护利用方案。
二、保护利用方案
1、本项目核心目的在于实现对昆阳古道保护与展示的平衡,即,在对珍贵但脆弱的原遗址进行回填保护的同时,即实现保障现代交通功能又展示开放可感知的历史信息。
2、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数字化信息采集”+“高性能仿制表层”即永久保存遗址的全部信息,然后在其上方构建一个既能承受荷载、又能再现历史风貌的智能复原保护层。由此,在对珍贵原遗址进行最小干预回填保护的前提下,按照文物保护和交通通行兼顾的原则,通过高精度数字化存档和创新型仿制工艺,在其上方构建一个即能承受现代交通承载、又能原真再现历史地层风貌的保护性展示层面。在实施措施方面将严格采用高性能复合型材与原色水泥基材料作为展示层核心材料,确保复原展示层的耐久性、真实性和可逆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下一步工作开展中,我局将积极对接上级文物部门,加快推进明清街古道遗址保护展示利用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我县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认真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为传承和弘扬我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5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