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教育主管部门合理安排优化校园安全方面工作”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4所,在校生14.13万人,教职工1.2万人,专任教师1.04万人。其中,幼儿园218所(公办116所、民办102所),小学273所(公办253所<含139个教学点>、民办20所),初中24所(公办21所、民办3所),高中7所(公办3所、民办4所),中专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二、主要做法
一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教体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以提升质量为目标,依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成立领导机构,强化制度建设。县教体局成立了校园安全领导小组,统筹全县教体系统安全稳定与应急管理工作,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行分级分层网格化管理。下设6大学区,各学区辖 3 个乡镇(街道),18 个乡镇(街道)设中心校,负责辖区内初中、小学、幼儿园(含民办)及民办高中的安全德育等工作;各初中因独立性强、规模大,安全工作直接对接教体局相关股室。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建立“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等机制,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制定涵盖校园、校车、食品安全等的管理制度,覆盖率达 100%。针对防溺水等多项工作,联合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建立协调联动与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会商、风险研判,合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制定《叶县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涵盖多类突发事件处置。落实责任追溯和倒查制度,将安全工作纳入学校考核,强化各方安全责任意识。
强化安防基础建设,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完善人防物防体系。目前,持证安保人员共有482名,按标准配足配齐防暴头盔等8类防护器械;实现校园封闭式管理、硬质防冲撞设施、一键式报警装置100%覆盖;校门口统一设置石墩、升降柱等防冲撞设施,形成“安全岛”。提升技防智慧水平。建成“叶县校园智慧管理中心”,对524 所学校(实际办学点位共416 个) 的视频监控进行远程监管,6月中旬全部接入市级平台,重点部位监控存储超90天,新增烟雾报警器342个、摄像头316个。全面排查校舍安全。2024年5月,对全县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使用5年以上房屋进行安全性鉴定,共拆除、封存13栋D级单体建筑;同时经县委常委会同意,57栋C级单体建筑物已启动危房维修加固事宜。
深化综合治理,织密校园防护网络。净化周边环境。投入840万元完善3312个防冲撞石墩等硬质隔离设施,推行“校家警”护学模式,落实公安“高峰勤务”制度,实现校园周边“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全覆盖。强化安全教育。按学段开展防溺水等情景化教育,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开展应急演练,年度组织消防、防震等实战演练超 2000 场次。
聚焦重点领域,提升安全管理质效。健全心理健康服务。配备有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教师94人、专职心理教师18人,构建“预防-发展-干预”体系,成立县级心理辅导中心,开展周末免费咨询及校园心理剧展演等活动。严管食品安全。落实领导陪餐及家长监督制度,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实现食材采购到餐桌全流程监管。
三、存在的问题
安全责任意识不足,制度执行存在漏洞。部分学校对校园安全政治属性认识不足,存在“重教学、轻安全”倾向,隐患排查流于形式。如:个别学校未按要求开展每月消防设施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仅停留在文件层面,暴露出责任传导层层弱化。
“人防”力量配备不足,护学岗警力有缺口。按照公安部门相关规定,中小学校园保安员均需持证上岗并由安保公司统一培训管理,但因资金短缺,我县现有的482名持证安保人员中仍有100余人未被安保公司接纳,且安保人员数量不足、年龄偏大,专职保安人员少,持证上岗率低等共性问题普遍存在。同时因我县学校相对分散的客观现状,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警力难以达到全覆盖,护学岗责任部门未有效形成合力,联动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同时,学校全员参与校园安全工作的局面尚未形成,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或专业力量参与安全工作难竞全功。
农村“物防”建设滞后,设施配备差距较大。“物防”建设存在“重城区而轻农村”现象,特别是边远农村教学点,学校安保器材配备不足,人员培训不到位。
“技防”联网率严重偏低,智慧管理推进受阻。校园重点部位监控与公安“雪亮工程”联网率仅38%;学校“双重预防体系”二期项目“叶县校园(安全)智慧管理中心”建设资金缺口715.4万元,目前仅完成约220万元的工程量,且实际仅支付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资金缺口较大,项目推进受阻。
心理教育资源失衡,专业干预能力薄弱。虽然全县所有中小学班主任均任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配备,但全县专职心理教师仅18人,且部分班主任对复杂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能力有待提升。同时,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共识尚未形成,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家校协同机制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
食安管理执行不严,流程监管存在盲区。虽然学校已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但部分学校在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如: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不齐全、进货查验记录不规范等问题,制度执行松散,未能将制度要求切实贯穿到日常工作中。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筑牢思想根基,压实安全责任。强化政治引领与学习培训,组织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学习《校园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等政策文件,将校园安全纳入县委县政府社会治理重点工作,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定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建立“学习—考核—实践”闭环机制。
夯实安防基础,提升保障能力。加强“人防”力量建设,建立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校园安全工作制度,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划分重点区域,明确专人专岗,确保重点时段、重点区域有人管、管得住。配齐配强专职保安员,加强对保安员的专业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严格执行持证上岗、24小时值守和巡逻制度。
聚焦隐患排查,强化综合治理。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聚焦消防、食品、交通、欺凌等重点领域,实行“日查、周改、月报”制度,畅通师生举报渠道,对施暴者依法依规惩戒,保护受害者隐私。
健全心理服务,守护学生健康。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按要求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设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强化资源共享,依托叶县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以学区为单位建立“心理辅导流动站”,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广泛的开展周末免费咨询与校园心理剧展演,强化家校协同干预。建立学生心理动态筛查机制,对高危群体建立“一生一策”干预方案,定期组织《家庭教育促进法》讲座,提升家校共育实效。
严管食安流程,堵塞监管漏洞。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定岗专人负责查验供货商资质并建档,采购时须严格查验供货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等资质材料,留存加盖公章的复印件存档,首次采购时须同步索取检测报告,对索证索票不齐全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禁止合作。完善陪餐与联合监管机制。
校园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健全长效机制,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全面提升校园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2025年8月20日